搜索
CJJ169-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1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城镇道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路面工程安全、可靠、耐久,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3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城镇道路的路面设计。
1.0.3 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鼓励设计节能降耗型路面,积极应用路面材料再生技术。
1.0.4 路面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和代号
2.1术语
2.1.1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平水木n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
联合希金数
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cement concrete pavement.0.
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路面。
2.1.3砌块路面 block stone pavement保速手科造r用一定形状的石料或人工预制砌块铺筑面层的路面。.02.1.4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按变形、应力或疲劳断裂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与标准轴载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
2.1.5 累计当量轴次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在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上或临界荷位处的当量轴次总和。
2.1.6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在进行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参数。
2.1.7 可靠度reliability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8目标可靠度objective reliability综合考虑工程安全度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最佳可靠度。
2.1.9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1.10 刚性基层rigid base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 道路路面的面层、基层与垫层等各结构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平整、抗滑、耐磨与低噪声等表面特性。
2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应力的能力。
3垫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水稳定性。
3.1.2 道路路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道路的地理地质条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气候环境状况,考虑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因素,进行路基路面整体结构综合设计
2因地制宜、合理选材、降低能耗,充分利用再生材料。
3应便于施工,利于养护并减少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
4交叉口进口道和公交车停靠站路段应进行特殊设计。
5应具有行车安全、舒适和与环境、生态及社会协调的综合效益。
3.1.3 道路路面可分为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块路面三大类,各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宜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和沥青表面处治。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中、轻交通道路。
2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包括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
3砌块路面适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