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JTG/T D31-04—2012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1总则
1.0.1 为适应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指导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提高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制定本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下公路设计与施工。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可参考。
条文说明
本细则是我国在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治理方面经验的总结,吸收了2000年以来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重大专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有近40年持续观测研究的支撑;研究对象以青藏、青康和新藏等二级公路工程为主,其设计、施工以及病害防治的理念、原则与措施等对我国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虽然比二级公路路基宽度大,但在多年冻土地区,可以采用分幅、分离修建的模式,采用在 10 ~12m 宽的二级公路上成功的相关技术。对于整体式路基的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虽然现阶段尚缺少实际工程经验总结,试验研究也表明,高温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加宽之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上限会有所加深、融化盘的宽度会有所增大,但计算分析表明,若采用特殊结构路基,根据路基宽度和上限变化情况适当调整相关尺寸,如热棒间距、片块石厚度、通风管管径等,也可保证路基稳定。
1.0.3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应考虑工程与多年冻土的相互影响,减少对冻土环境的扰动。冻土工程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构造物基础、路基填挖、防护及防排水工程应避免采用导致严重热效应的方案、材料与工艺。
1.0.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应结合特殊的自然因素和维修养护要求,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材料及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应通过试验工程验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方可采用。
1.0.5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细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 多年冻土 permafrost冻结状态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的土(岩)。按含冰量可分为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等五类。其中富冰冻土、饱冰冻土和含土冰层又统称为高含冰量冻土。各类冻土可按表2.1.1的规定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