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JTG/T 3381-02—2020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规范
1总则
1.0.1 为规范公路限速标志的设计,合理控制公路车辆行驶速度,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
公路限速标志是规范驾驶人驾驶行为,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也是执法部门执法的主要依据。科学设置、合理规范公路限速标志,关系到广大公路使用者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公路交通安全与运行效率。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公路限速标志设计,以及在役公路限速标志设计或调整优化。
条文说明
为充分满足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保障公路运营的安全和畅通,新建公路要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考虑未来运营条件进行限速标志设计;改扩建公路要结合改善后的公路、交通、环境等条件重新进行限速标志设计。新建和改扩建公路可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对限速值的选取进行论证,提出限速标志设计方案,据此对有关技术指标或工程保障措施进行适当调整。
在役公路,由于线形指标调整余地很小,采取工程改造措施代价较大,需要对现有限速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非定期调查、评价,对不能满足运营需求的限速标志要根据本规范的规定,逐步进行调整优化。
1.0.3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应从公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兼顾交通安全与运行效率。
条文说明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中,限速值的确定需要平衡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限速标志的合理设计,可以减小车辆之间行驶速度的离散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交通流平稳有序运行,提高交通流运行效率。
1.0.4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应综合考虑公路项目的功能定位、技术指标、运行特征、路侧干扰、沿线环境和社会需求等因素。
条文说明
本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第3.5.3条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5 部分:限制速度》(GB 5768.5—2017)第 5.1 条的规定,提出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1)功能定位:决定了公路的连接对象、服务距离和容量水平,公路限速标志设计要与其保持一致。
(2)技术指标:根据公路技术等级确定的设计标准,如设计速度;平纵线形;横断面布置;车道数和宽度;视距;桥梁、隧道、路线交叉的设计指标及相互间距;平面交叉视距和交通控制方式等。
(3)运行特征:主要包括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含非机动车和行人);运行速度;交通事故分布、数量、严重程度及原因。
(4)路侧干扰: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如城区、郊区、居住区、商业区等;路侧开发程度,包括建筑物的类型、数量以及路侧非机动车与行人等。
(5)沿线环境: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如平原微丘、山岭重丘、高路堤、傍山、悬崖等;地域特征,如野生动物穿行、高寒、高海拔等;沿线绿化和设施分布,如树木、照明和消防等公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等;交通气象条件,如存在影响公路局部路段行车安全的特殊天气条件等。
(6)社会需求:包括法律法规的规定、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部门的需求、公众对限制速度的意见和建议等。
限速标志设计时,要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1.0.5 公路限速标志宜与其他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和土建工程改造等互相协调、配合使用。
1.0.6 公路限速标志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
与本规范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