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JTG/T 3650-02—2019 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测量规范

1总则
1.0.1 为适应桥梁施工和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统一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测量技术要求,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实施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国内建设的现代大型桥梁规模日益增大、桥梁跨径越来越长。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在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不断完善。本规范根据近年来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测量中应用的成熟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制定统一的施工测量技术标准,为桥梁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测量保障,同时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实施的原则。
1.0.2 本规范适用于单孔跨径大于 150m的缆索承重公路桥梁施工测量。
条文说明
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中对桥梁分类标准采用了两项指标多孔跨径总长和单孔跨径;前者反映桥梁建设规模,后者反映桥梁施工技术复杂难度。本规范的制定主要针对施工技术相对复杂,对施工测量保障要求相对较高的特大跨径公路桥梁。由于现行规范中对于特大跨径公路桥梁单孔跨径大小尚无明确划分标准,因此本规范参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有关特大桥单孔跨径的标准,并结合近年来特大桥建设实际情况,确定相关施工测量技术规定的适用对象为单孔跨径大于 150m 的公路桥梁。
随着大跨径桥梁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在国内大跨度桥梁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结构形式。缆索结构桥梁具备跨越能力强、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的特点,近年来长距离跨越江河(海)、高山峡谷的特大跨径缆索结构桥梁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本规范的制定主要在对国内众多已完成的特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施工测量成熟技术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本规范所适用的桥梁结构类型限定为缆索结构,可作为其他桥梁结构类型(如拱桥)的技术参考。

1.0.3 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制网。单位工程或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应根据施工任务编制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2针对各施工阶段的要求,进行施工控制网复测和加密、建(构)筑物的放样及其检查工作。
3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及建(构)筑物变形的特点,埋设外部变形监测设施,并进行施工期监测工作。
4 单项工程完成时,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重要建(构)筑物及重要隐蔽工程进行交工测量。
条文说明
根据近年来特大跨径公路桥梁施工单位在作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规定桥梁施工各阶段必要的测量工作内容。
1.0.4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标准,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条文说明
测量精度评定标准通常有三种,即中误差、平均误差和或然误差。当观测次数相当大时,用三种标准评定精度都是可靠的;但当观测次数较少时,用中误差评定精度比较可靠,因为它能明显反映出测量中较大误差的影响。因此本规范规定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误差理论和统计表明,大于2倍中误差的概率约为 4.6%,大于3 倍中误差的概率约为 0.3%;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测次数较少,因此取 2 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1.0.5 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应分别与建立国家(地方)坐标系统一致的平面坐标系及边长投影变形较小的桥梁工程独立坐标系,并确定相关坐标系之间的换算关系。施工高程系统应与设计阶段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施工高程基准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且联测精度不低于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要求。
条文说明
桥梁规划设计阶段依据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测绘资料进行勘察设计,所以施工测量工作需要与设计阶段采用的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一致。建立桥梁工程独立坐标系主要是为了方便施工放样及检查。高程控制网与国家水准点联测是为了提供桥梁施工所需要的高程基准,只有当联测精度不低于本工程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时,才能满足桥梁施工对高程基准的要求。

下载文档